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进展 >> 正文
张淑芬教授:快乐科研 享受创新----记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张淑芬教授
2017-01-14 16:05  

    2017年1月9日,由张老师主持完成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是大连理工大学今年获得的唯一一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张老师于近日接受了学校新闻中心专访,今全文转发如下:

 

    日前,由我校张淑芬教授主持完成的“基团功能强化的新型反应性染料创制与应用”项目荣获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该技术解决了与棉纤维产生化学反应而固色的反应性染料固色率不足80%的难题,实现了反应性染料高效清洁的生产使用,适应了绿色发展的需求。

解决行业难题 让棉织物不易褪色

    反应性染料又称活性染料,自1956年问世以来,由于其综合性能优异,在染料行业中逐渐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其对棉纤维亲和力低导致固色率低,大多数固色率低于80%,就使印染企业在染色棉纤维之后废水中含有20%以上的废染料。虽有个别染料固色率可达90%,但这些染料或结构复杂、或生产和应用时对环境有毒害性。所以,提高活性染料的染色性能一直是各国染料行业和国际知名公司致力于解决的难题,同时也是世界染料化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由我校张淑芬教授牵头,浙江舜龙化工有限公司、东华大学参与完成的“基团功能强化的新型反应性染料创制与应用”项目,运用基团功能强化策略,提高了发色体在棉纤维上吸附能力,因而提高了染料固色率10%以上,解决了世界印染行业缺乏可以配套使用的全色系高固色率反应性染料的难题,并实现高效清洁生产,引领了我国染料向高性能、高效生产和应用方向发展,为染料行业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棉纤维结构的特殊性,如何提高活性染料的染色性能、同时保持棉纤维独有的特性,一直是困扰世界染料行业的难题。张淑芬教授在总结我校老一辈科学工作者和其他国内外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探索,创制出大分子交联染料,并提出“化学交联染色”的新观点,从理论上解释了可交联高分子染料的染色机理,被国内外权威科学杂志登载,产生巨大反响。该理论被我国染料领域权威杂志《染料与染色》的常务副主编评价为“这项成果的理论意义在于提升了活性染料的‘纤维—染料共价键’的概念内涵,实践意义在于广阔的工业化前景和环境保护,其工业化应用将在世界染料和印染工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她所领导的团队创制的新型染料成果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13年到2015年间,他们创制的新型染料累计生产销售一万三千多吨,平均提高染料固色率10%以上,即在纤维印染过程中节约了10%的染料,为我国染料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提供了保障,同时大幅降低了印染废水处理难度。使用该系列染料的企业一致认为该系列活性染料配伍性强,染色重现性好,染色纤维色光纯正、饱满,耐水洗、耐摩擦牢度高,无潜在毒害性,相比国外进口高档活性染料,具有更为合适的市场价格,且染色废水中含废弃染料和其他杂质少,降低了染色废水的处理难度和处理成本,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

用快乐的心行走在科研道路上

    “不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往往认为科研工作很辛苦,可从事科研工作的人,点点滴滴的工作进展都让他们感到快乐,如果他们的科学设想或创新思路被证实是成功的,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莫大的幸福和享受。”张淑芬教授如是说。

    在自己研究生阶段的一次实验中,张淑芬教授将两种溶液按照一定比率混合后,溶液的颜色立即产生变化,直观的反应结果使她对染料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此之后几十年的科研工作中,张淑芬教授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向团队的科研工作者传递出快乐科研、享受创新的乐观心态。

    积极的心态只是科研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因为每一项科学成果的诞生都离不开科学工作者辛勤汗水的浇灌,张淑芬教授用了二十几年的时间寻找如何能使染料近100%固色到棉纤维上的问题答案。

    这期间,张淑芬教授指导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十几个博士生和十几个硕士生,为了解决大分子染料的光稳定性问题,她指导研究生从三个方面进行假设,而每一种假设是否成立便需要进行上百次实验的验证。过程中我们遇到很多困难,但从未想过要放弃,也并不觉得科研是枯燥辛苦的,张淑芬教授说,相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化学基础知识成功解决科研问题是让人兴奋而幸福的事情。

    她的学生说,晚上我们都离开实验室了,张老师还没走。一周7天工作日,从早上七点半直到晚上九、十点钟,都能看到张老师在实验室忙碌的身影。几乎没有节假日,一年之中也只有过年的时候能休息几天,难能可贵的是张老师年年如此,一直都是这样。快乐科研、享受创新的乐观心态让张淑芬教授在色彩缤纷的染料化学世界里如痴如醉。

    这只是张淑芬教授人生中诸多十年的一个缩影,但却足以为她科研探索的星光之路做注脚。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技术发明二等奖和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31项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成绩和奖项的取得是对她为科研事业竭诚努力的肯定,也是祖国对她为社会进步和民族富强寄予的殷切期望。

    作为我校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核心团队之一,张淑芬教授团队秉承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老一代科学家杨锦宗院士开创的活性染料、高分子染料以及多糖化学品的研究基础上,开展染料化学及应用、光转换材料、结构生色材料、生物质材料和精细化工清洁合成新技术研究,创建了高性能活性染料、自交联大分子染料、光转换材料、生物基材料的系统理论与技术。

    染料行业发展到今天,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染料生产吨位最大的国家,染料研发和生产技术水平走在世界染料行业前列。我校化工学院在侯毓汾教授、杨锦宗院士、吴祖望教授、程侣柏教授等老一辈科学工作者的带领下逐步奠定了在国内染料生产研发领域的重要地位。如今,张淑芬这位被德国《乌尔曼工业化学大全》称为“染料领域知名学者”的杰出女科学家,从前辈手中接过了这沉甸甸的接力棒,在不断探索科学真理的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虽然,在这条长征路上,越接近真理就意味着迈出的每一步都更加艰辛,取得微小的进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但是张淑芬教授仍无怨无悔,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未来的日子里,解决染料行业问题、研发高性能染料产品、实现染料高效清洁生产等一系列课题,已经出现在张淑芬教授的日程表上。一路走来,她执著于自己的理想,用乐观的心行走在科研道路上。

 

 

具体网页链接: http://news.dlut.edu.cn/info/1003/38484.htm

上一条:张淑芬教授团队获得2016年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下一条:张淑芬老师主持完成项目获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